新闻资讯

中国饭碗——谷子的育种方法创新

       谷子育种经历了原始育种、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三个时代的跨越,形成了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四个谷子选育方法,包括自然变异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生物育种。
       第一阶段是自然变异选择育种。育种家利用天然杂交、自然突变进行优中选优的方法,选择高产、抗病、抗倒伏、优质的单株,下一年集中大面积繁殖,持续1~2个世代后,一个优良谷子品种就可以进入“考场”(产量比较试验)进行考试了。此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便是变异源有限,很难出现较大突破性品种。
       第二阶段是杂交育种。就是将两个优异的品种进行杂交,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如人们利用野生狗尾草和谷子杂交、回交进行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培育,利用谷子和含有抗除草剂基因的青狗尾草杂交,将狗尾草的抗除草剂基因引入谷子中,培育出抗除草剂的谷子新品种。(山东绿健面业)
       第三阶段是诱变育种。这是人们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植物基因组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要求的单株或个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从1927年美国科学家H.J.穆勒发现X射线能引起果蝇发生可遗传变异以来,人们先后用X射线、γ射线、芥子气、中子等诱变农作物新品种。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谷子先后搭载返回式卫星、高空气球等工具进入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其产生变异,培育出新品种。
       第四阶段是生物育种。这是一种现代育种新技术。随着谷子基因组测序完成,谷子的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科学家们首先通过对谷子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对外界反应行为进行监测和预测;其次根据具体育种目标,构建品种设计的蓝图;最终结合全基因组选择、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及合成生物学等生物新技术培育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农作物新品种。
       科学家们正在根据生产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将抗病基因、矮秆基因、除草剂基因、香味基因、黄色素基因、高抗性淀粉基因等引入谷子品种中,创造出可以满足人们食用、饲用、观赏用、药用等多元化需要的谷子新品种。
       正是科学家坚持不懈的努力,越来越多的矮秆、抗倒伏、优质高产的谷子品种逐渐应用到生产中,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摘自南京出版社出版、师高民主编的“中国饭碗丛书”冯佰利编著的《 光华灿烂·谷子》

Copyright © 2022 山东绿健面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领航科技 管理登陆

在线客服

关闭

客户服务热线
0546--6600888

马经理
1379397877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客服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