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饭碗——谷子的多态穗形
悠久的栽培历史,广袤的种植区域,迥异的生态环境,漫长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取舍,再加上自花授粉的特性,谷子很容易产生种质分化,形成繁多的品种。我国谷子种质资源十分丰富。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科学家启动了对谷子种质资源的研究。各省区市也陆续开展谷子资源的征集工作,截至2012年,国家长期库共收集保存谷子种质资源26633份,中期库保存了15223份,并建立了与之对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这些谷子种质的形态与颜色千差万别,品质与口感大相径庭,产量与抗病性也截然不同。这种差异首先表现在谷穗的形状、刺毛的长短、刺毛的颜色等特征。
穗形具有多样性。谷子的穗部形态取决于第一级分枝(即穗码)的长短和在穗轴上的排列方式。普通型穗,第一级分枝不伸长,包括上下渐细中间粗的纺锤形、上下粗细均匀的圆筒形、上部渐尖中下部较粗的圆锥形、顶部较粗且穗码较紧密的棍棒形、穗轴很长且穗码稀疏的鞭绳形;分枝型穗,第一级分枝伸长,包括基部穗码伸长形成的龙爪形、顶部三个以上穗码伸长形成的猫足形、主轴顶端穗码分叉的鸭嘴形。
刺毛具有多样性。谷子穗部均有刺毛,刺毛的长度因品种而异,一般为1毫米至12毫米,以中短刺毛的品种居多。刺毛的颜色有绿、褐黄、浅紫或紫色等,大部分品种的刺毛为绿色。在刚抽穗时,刺毛色泽鲜明,开花结实后,随着籽粒的成熟逐渐褪色。
这些谷子种质的形态与颜色千差万别,品质与口感大相径庭,产量与抗病性也截然不同。这种差异首先表现在谷穗的形状、刺毛的长短、刺毛的颜色等特征。
穗形具有多样性。谷子的穗部形态取决于第一级分枝(即穗码)的长短和在穗轴上的排列方式。普通型穗,第一级分枝不伸长,包括上下渐细中间粗的纺锤形、上下粗细均匀的圆筒形、上部渐尖中下部较粗的圆锥形、顶部较粗且穗码较紧密的棍棒形、穗轴很长且穗码稀疏的鞭绳形;分枝型穗,第一级分枝伸长,包括基部穗码伸长形成的龙爪形、顶部三个以上穗码伸长形成的猫足形、主轴顶端穗码分叉的鸭嘴形。

谷子的穗形